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全球】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奧利佛·E·威廉森


埃莉諾·奧斯特羅姆



瑞典皇家科學院10月12日宣布,將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和奧利弗·伊頓·威廉森(Oliver E. Williamson),以表彰他們在經濟管理分析方面所作的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表聲明說:奧斯特羅姆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共資源管理上的分析」獲獎,威廉森則因為「在經濟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別是對公司邊界問題的分析」獲獎。

  奧斯特羅姆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她是印第安納大學教授。威廉森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


  作為美國公共選擇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埃莉諾‧奧斯特羅姆1933年出生于美國,現在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78歲的奧利弗‧伊頓‧威廉森同樣來自美國,現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作。據諾貝爾獎網站公布,他們的獲獎理由是:其研究証明經濟分析可以更清晰地顯示社會組織的結構。實際上,兩位學者研究的都是經濟治理,只是一個側重于公共資源,一個側重于關于企業的邊際分析。

  國內著名經濟學家梁小民表示,盡管諾貝爾獎對于普通民眾來說相對比較複雜,但和實際都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比如今年奧斯特羅姆分析的「政府資源」,與目前的水資源、空氣污染治理密切相關,對于日常經濟生活有特別的指導意義。

  男性壟斷局面被改寫

  從1968年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歷來都是男性的天下。已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里德曼曾總結過獲獎的三大條件:首先是「男性」,然後是「美國公民」,最後「在芝加哥大學受過教育,或者在此教過書」。

  迄今為止,在62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有42名來自美國,超過50人得獎時在美國工作,只有兩人來自發展中國家,而且他們分別在美國和英國工作。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一個新的時代終于在昨天開啟。雖然仍是兩位美國人獲獎,但首位獲獎女性的出現,令所有旁觀者感到詫異。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由男性壟斷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歷史被改寫,盡管熱衷政治領域研究的奧斯特羅姆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經濟學家,不過在政治與經濟聯系日益密切的今天,她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偶然中的必然。」

  金融危機後的制度反思

  有評論指出,經濟學獎揭曉之後,不但結束了2009年諾貝爾獎的頒發,更使本屆的「黑馬」特色貫徹到底。因為此前,女作家穆勒獲文學獎和奧巴馬獲和平獎,都曾經讓媒體大呼意外。諾貝爾經濟學獎同樣如此,此前的六大熱門居然全部落選,其中還包括被稱為「效率市場理論之父」的美國經濟學家法馬。昨天記者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多時,發現關于兩位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中文翻譯很難找到。甚至連李稻葵都承認,他過去對奧斯特羅姆的名字與相關著述並不熟悉。

  經濟學家梁小民則表示,此次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研究制度的經濟學家,只能說反映了全球金融危機背後的制度反思。這次金融危機的根源還是在制度上,現在我們有很多企業在這次金融危機里發生了問題,而這些問題背後的根源都在企業治理結構上,也就是企業的制度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