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全球】KUSO也可以很科學-搞笑諾貝爾獎頒獎摟!

E.M.C.菁英管理委員會 編輯採訪組
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二年級 詹玉荃/整理撰稿


KUSO也可以很科學-搞笑諾貝爾獎頒獎摟!

  或許大部分的人都聽過諾貝爾獎,但是「搞笑諾貝爾獎」你可能就不知道了。

  搞笑諾貝爾獎(the Ig Nobel Prizes)在1991年首次舉辦,主辦單位是科學幽默雜誌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 (AIR),其名借用自「不名譽」(ignoble),本身就帶有貶低意味,雖然如此,但是搞笑諾貝爾獎的得獎主題,也都曾被刊在權威的專業學術期刊上的發表,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搞笑諾貝爾獎」是一項另類的榮譽,雖然沒有獎金,但卻能從正牌的諾貝爾獎得主手中領獎。

  今年的頒獎日期是在10月2號,頒出的獎項有經濟學獎、數學獎、獸醫獎、和平獎、化學獎、醫學獎、生物學獎、物理學獎、文學獎、公共衛生獎,其中比較有趣的是公共衛生獎「胸罩型防毒面具」,文學獎「對駕照(Prawo Jazdy)開出50張罰單的愛爾蘭國家警察」,化學獎「如何用龍舌蘭做出鑽石」

  其實台灣還曾得過「搞笑諾貝爾和平獎」喔,1995年的搞笑諾貝爾和平獎是頒給「台灣立法院」,得獎理由是表彰台灣立法院證明了互相拳打腳踢使政客能夠比透過向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取得更多利益,簡單的說就是台灣的政客忙於國家內部的爭鬥,而讓台灣對他國的和平有莫大的貢獻;還有2008年的搞笑諾貝爾化學獎,台北巿立萬芳醫院洪傳岳院長證明了可樂不會殺死精子,因此榮獲此獎。

  搞笑諾貝爾獎用看似「科學」的方法,來頒發各個「KUSO」的獎項,得獎的理由看似好笑但卻說的頭頭是道,也比起正統的諾貝爾獎,還更富創意及想像力的頒獎活動。

  看到這些獎項,喜歡搞怪的同學們是不是也躍躍欲試了呢?

參考資料:

搞笑諾貝爾獎網站http://www.improb.com/
搞笑諾貝爾獎得獎者列表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0%9E%E7%AC%91%E8%AB%BE%E8%B2%9D%E7%88%BE%E7%8D%8E%E5%BE%97%E7%8D%8E%E8%80%85%E5%88%97%E8%A1%A8

【全球】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E.M.C.菁英管理委員會 編輯採訪組
真理大學資訊工程學系二年級 劉子豪/整理撰稿


諾貝爾獎 (Nobel Prize) 簡介:

  諾貝爾獎創立於1901年,它是根據瑞典著名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葯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Alfred Bernhard Nobel) 的遺囑以其部分遺囑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支票。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葯的研究,因發明硝化油引爆劑、硝化甘油固體炸葯和膠狀炸葯等,被譽為“炸葯大王”。他不僅從事理論研究,而且進行工業實踐。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與往年相同,今年諾貝爾獎每項獎金仍為 1000 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按照傳統,2009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依然將在今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這一天舉行。除和平獎頒獎儀式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以外,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經濟學獎都將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



200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200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人共三位。授予其中一名中國香港科學家高錕(Charles K. Kao)和兩名美國科學家博伊爾(Willard S. Boyle)和喬治-E-史密斯George E. Smith)。科學家Charles K. Kao 因為“在光學通信領域中光的傳輸的開創性成就” 而獲獎,科學家因博伊爾和喬治-E-史密斯因“發明了成像半導體電路——電荷藕合器件圖像感測器CCD” 獲此殊榮。

  高錕1933年出生於中國上海。目前供職於英國標準電信實驗室和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博伊爾和喬治-E-史密斯分別出生於1924年和1930年,兩名科學家都在美國貝爾實驗室進行科研和工作。科學家高錕將獲得一半的獎金,博伊爾和喬治-E-史密斯將分享剩下的一半獎金。



光纖之父 香港之光


高錕奪諾貝爾物理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六日宣佈,將二○○九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有“光纖之父”之稱的英國華裔科學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高錕以及兩位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高錕獲獎,是因為他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作出了突破性成就。

高錕獲得一半獎金

  高錕與威拉德•博伊爾、喬治•史密斯三人總共獲得相當於一百四十萬美元的獎金,其中一半獎金(七十萬美元)歸高錕所有,威拉德•博伊爾喬治•史密斯則分享其餘一半款項。

  諾貝爾評審委員會稱,高錕在“有關光在纖維中的傳輸以用於光學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諾貝爾物理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約瑟夫•努德格倫用一根光纖電纜形象地解釋了高錕的重要成就:早在一九六六年,高錕就取得了光纖物理學上的突破性成果,他計算出如何使光在光導纖維中進行遠距離傳輸,這項成果最終促使光纖通信系統問世,正是光纖通信為當今網際網絡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美科學家發明CCD

  另一位評委英厄馬爾•倫德斯特勒默手持一部數碼照相機深入淺出地描述了另兩位科學家的成就。他說,博伊爾和史密斯一九六九年共同發明了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CCD)圖像感測器。這個感測器好似數碼照相機的電子眼,通過用電子捕獲光線來替代以往的膠片成像,攝影技術由此徹底革新。此外,這一發明也推動了醫學和天文學的發展,在疾病診斷、人體透視及顯微外科等領域都有廣泛用途。

在記者招待會上,厄奎斯特還撥通了博伊爾的電話向他表示祝賀。八十五歲高齡的博伊爾表示,能夠成為今年的獲獎者他非常激動,自己從來沒有想過會獲得諾貝爾獎。

用玻璃纖維製光纖


  高錕被譽為“光纖之父”。早在一九六六年,高錕就在一篇論文中首次提出用玻璃纖維作為光波導用於通訊的理論。簡單地說,就是提出以玻璃製造比頭髮絲還細的光纖,取代銅導線作為長距離的通訊線路。這個理論引起了世界通信技術的一場革命。隨後第一個光纖系統於一九八一年成功問世,高錕“光纖之父”美譽傳遍世界。

  高錕還開發了實現光纖通訊所需的輔助性子系統。他在單模纖維的構造、纖維的強度和耐久性、纖維連接器和耦合器以及擴散均衡特性等多個領域都作了大量的研究,而這些研究成果都是使信號在無放大的條件下,以每秒億兆位元傳送至距離以萬米為單位的成功關鍵。